很惋惜!《开国大典》編劇逝世,生前力作《抗美援朝》卻迄今未播

 

假如《建国大业》還能稱作“中規中矩”,那么《决胜时刻》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

李前寬的代表作品有電影《佩剑将军》《开国大典》《重庆谈判》《决战之后》《七七事变》等,是為數眾多主旋律影片的締造者;

可惜,即使一些職能部門領導顧及兩國關係,把李前寬編劇的心血之作無情“雪藏”,這一藏就是20年;

1996年,中央重大革命發展史創作領導小組決定攝製小型電視劇《抗美援朝》,以紀念偉大的朝鮮戰爭;

為的是拍那場戲,李前寬帶著片場在北京城旁邊搭了一個江防陣地,並且蒐集了24條木船,每條船都裝上風帆,在沒有計算機特技的情況下力求真實還原;

榮譽的背後是李前寬等老一輩文藝工作者兢兢業業、嚴謹精細的創作立場,也值得當今所謂的“大牌”編劇們自學。

編劇李前寬(左)

當被本報記者問到整部經典電影成功的訣竅時,李前寬編劇極為謙遜的說了這種一句話。

說白了,現如今的黃建新等所謂大牌編劇們普遍懷著急功近利或是精巧的既得利益者的心態來創作主旋律經典作品,沒有了大的發展史趨勢,有的僅僅是自鳴得意的小聰明。

直觀點說就是堆砌“流量明星”,用各式各樣俗套的小伎倆獲得搶眼的電影票房數據,美其名曰:電影票房說明一切。

除此之外,編劇李前寬不惜筆力,重點刻劃了劉伯承在淮海戰役中的形像:當劉伯承領兵在戰火硝煙中衝上來時,觀眾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國軍“摧枯拉朽”的陣勢,也正應了毛澤東那句“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這部劇的製作體量堪比當年的《大决战》四部曲,投資3300萬,四次大的會戰動用了10億人次的軍隊出演,其中包含亞、歐、美、非等17個國家的女演員;

而現如今80歲的他過世後,這句“我只是遵守了表演藝術規律性”變得彌足珍貴!

《开国大典》

黃建新(中)

現如今李前寬編劇仙逝,他再也沒有機會看見《抗美援朝》問世了……

幸好,影片《决胜时刻》最後4兩分鐘留給了一段珍貴的發展史攝影機——一段蘇俄好友攝製並經現代技術復原了的開國大典的彩色圖像,不然整部影片將毫無出彩之處。

同樣是描寫淮海戰役,《决胜时刻》拍得五光十色、震天動地,但是卻沒有三維的心靈人物貫穿其中,場面再大再絢爛,也只是一場焰火晚會罷了。

象徵主義和自然主義的結合也是李前寬堅持十多年的影片觀。

李前寬、肖桂雲妻子再次出山,以其大手筆大氣度,費時近三年攝製順利完成了這一史詩的電視節目巨片;

李前寬(中)

在影片《开国大典》中,僅“百萬雄師過大江”那場戲李前寬編劇就拍了七十多個攝影機。

李前寬攝製《抗美援朝》

只是居然,這竟然是李前寬編劇最後一次發生在社會公眾視線裡。

2019年10月18日,4K復原版《开国大典》公映;

不得不提的是,編劇李前寬生前有一大惋惜,他在2000年攝製順利完成的重大革命發展史題材劇《抗美援朝》被雪藏,迄今為止沒有播映跡象。

反觀同題材的經典作品《建国大业》和《决胜时刻》,與《开国大典》的差距一目瞭然。

《开国大典》無疑是一部具備史詩品德的主旋律鉅製。

李前寬編劇要求攝影師運用逆光進行攝製,使鏡頭泛出兩層炫目的金光;又利用仰拍視角,讓二級級臺階變得無窮深遠,伴隨著一支無字的頌歌,從容而恢弘地表現了第二代首腦拾級而上的發展史場面,詩意豪邁且壯麗……

客觀的說,當年的影片《开国大典》《大决战》等經典作品是重大革命題材的表演藝術顛峰,而李前寬、李俊等編劇才是真正的“人民表演音樂家”。

“我只是遵守了表演藝術規律性。”

他與丈夫肖桂雲聯合主演的影片《开国大典》更是榮膺第10屆中國影片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第13屆大眾影片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

文|宋胖子

《决胜时刻》

《开国大典》接近尾聲有一幕是毛澤東和主要首腦登階梯上天安門城樓,李前寬指出那場戲無法只滿足於講故事,要有宏偉的史觀,要有更高的審美觀要求,要讓觀眾們眼前一亮,為此李前寬和團隊反覆琢磨,最後把落腳點放到了攝影上;

對領導者的刻劃也毫無新意,唐國強出演的毛澤東陪孩子玩、教陳有富“追女友”、囑咐二橋回來看雙親,編劇黃建新的目地是為展現出副主席的親切與親情,但卻很多“喧賓奪主”,一方面有堆砌時間之嫌,另一方面又暴露出了主創人員創作力的貧乏。

何為小聰明?

文章標簽   建國大業 重慶談判 開國大典 決勝時刻 抗美援朝 大決戰 決戰之後 佩劍將軍 七七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