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很有嘲諷象徵意義的一部影片

 

小丑的設定必須是很討喜的設定,一個可恨又心疼的配角。影片嘲諷意味過分極致,總讓人覺得一種為的是反社會而反的感覺。

而查爾斯的轉變,我指出動力系統嚴重不足,或是是武裝衝突不夠,沒有達至足夠多“反”的點。就是“慘”並沒有觸及到人無意識裡這個最堅硬的地方。難以帶進,自然難以完全理解。對於查爾斯,我只能反感,絕對不能討厭,也絕對不能支持。

只不過寫到這兒,編劇的企圖也許也有另一種解釋,是以一個客觀中立的角度上看《小丑》,對配角呈縱容立場。他並並非純粹的在嘲諷特權階級,他同時也在批評自由民主。一方面是菁英主義者,一方面是法西斯主義者。底層廣大群眾到底必須什麼樣自處,社會到底該有誰來治理?誰又會有定論呢?

每一人心底都有陰暗的那另一面,就是無法見人的那另一面。反派之所以能帶給我們享受,博得我們的反感,是因為他讓我們內心深處永不見光的那另一面得以再現,告訴我們還有同類。代入感就是這么來的。

開頭,小丑勝利了,但是他真的開心嗎?目地真的達至了嗎?我堅信許多人都有這種的感覺。在影片裡,我們甚至希望最終勝利的是反面角色,稍稍緩和一點的說,希望最後雙方能並存。為什么?其原因只是我們無意識裡尊重他的看法,即便他代表的是反面人物。

查爾斯遭受非常慘,也遭人反感。同樣為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他內心深處極其壓抑最終父親的騙局揭開,徹底成了壓垮他的最後兩根稻草,他的整個宗教信仰體系崩落了。他開始明目張膽的殺人,為的是滿足自己的歡愉而殺人。只不過許多反面配角配角討喜,即使他懲惡揚善,他是棕色地帶,而是即使單純。單純的壞,甚至有時候他自己也不曉得為什么要這么做。此種個性設定恰恰能最大程度沖淡反面配角配角的“反”和觀眾們對他們天然的憎惡。

看完整部《小丑》,除了極其壓抑和極致極端,我真的想不出其它能形容這部影片的詞彙。

文章標簽   小丑